更新日期:2007/02/23 09:59 記者:韓啟賢

台灣某些中小企業、傳統產業,或是位於鄉鎮偏遠地區的商家,往往面臨客源不足,本身資源不夠,無法大量行銷等經營困頓狀況。不過,面臨這些問題的台灣中小企業卻成功利用e化力量,創造出新的營運模式與管道,強化競爭力,重新開創事業的第二春。 ◎e化行銷位在深山有人識

台灣中部的苗栗泰安鄉,有一個原住民山地部落,當地的良好氣候與土壤,栽培出飽滿多汁的甜柿等多項農特產品,不過,卻沒有什麼人知道。當地民宿「達拉崗農場茶場民宿」的主人田金竹安,為了開拓客源,到一些網站上刊登廣告,但效果沒有想像中好﹔『現在旅遊網的部分,很多人在用,二來費用也不便宜,當然還有一個問題,單一的旅遊網,透視度比較沒有那麼多。』

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,接受到經濟部的「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」輔導,加入了結合當地特色與商家的「泰安部落尋奇」群聚行銷平台﹔遊客一次上網,就可以看到當地雕刻、織布,以及農產、民宿等部落特色。在「泰安部落尋奇」開站一個多月後,田金竹安接到遊客洽詢的來電數,提升15%。而目前有超過一半的客人都是從這個網站獲得資訊,前來遊玩﹔田金竹安說:『一般網站的部分,大約佔了六成左右,口耳相傳的部分大約是佔了三成,然後還有一成,就是臨時想到、經過這邊(散客)。』

◎縮減產業數位落差開拓商機

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賴杉桂指出,數位落差是所有資訊發達國家不可避免的現象。在台灣,產業數位落差出現在傳統產業,新創企業與偏遠鄉鎮的小企業上。因此,為了協助20人以下的傳統產業,偏遠鄉鎮的小企業,以及新創企業,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,強化其競爭力與開創事業第二春,台灣經濟部推動「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」,輔導業者瞭解電子商務對創造企業新商機的助益,並讓許多業者,從根本不會使用電腦,到現在可以成功透過電子商務發展許多創新的營運模式,成功開拓外地市場。

賴杉桂說:『20個人以下的企業都可以e化,透過網站進來,他會下訂單,然後用信用卡付款,然後用宅即便就運出去了。這個從宅即便的物流量的增加,就可以看到這方面有沒有增加銷售量。』

到去年底為止,「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」,已經讓1.6萬家中小企業建置寬頻連網,3.2萬家中小企業運用電子商務創造新台幣20億元商機。預計在2005到2008年之間,總共要協助11.5萬家中小企業改善基礎數位能力,善用資訊科技爭取商機。

◎e化加持成功開創事業第二春

透過「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」的輔導,許多中小企業開始瞭解電子商務對於創造商機的幫助﹔並讓他們運用網際網路與開設網站,成功的接到外地訂單。像是裝潢公司神釜有限公司,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神釜的負責人張圖南指出,裝潢與木工這種傳統工作,無法想像可以和電腦連結在一起﹔但在接受輔導後,不但透過網路和其它地區的業者結盟,而且還運用電腦繪圖,讓客戶在下單前,對房屋裝潢後的情況,有更清楚的瞭解。更重要的是,客戶數有明顯增加﹔張圖南說:『本來我們不懂網路,電腦也不會用,經過輔導後才比較懂這些東西。然後最近發現有很多廠商願意加盟,也有客人進來(上網洽詢)。我們的業務範圍遍及全台,非常廣泛。客戶差不多多了兩成左右,加盟廠商多了不少。』

而販售滷豬腳的萬佳豬腳,也是e化的受益者﹔用網路行銷後,豬腳賣得更多,每日營業額比之前多了好幾萬元﹔萬佳豬腳老闆黃亮元說:『增加的部分,差不多一天多個一、兩百隻(豬腳)。』

◎群聚行銷發揮集體營運與銷售力量

有一些業者不只本身e化,還集結各自特色與資源,開創出類似網路商城的聯合網站,不但節省網站建置成本,也充分利用各自資源進行群聚行銷,比單打獨鬥獲得更高效益。像是神釜有限公司的老闆張圖南,就透過網路在全台各地尋找優良的合作夥伴加盟,輕鬆的將業務推廣到北中南各地。並透過網路溝通與e化運作,一手包辦接案和執行。e化後,不但業績更穩定,而且成本更低,獲利更多﹔張圖南說:『我們要和對方(客戶)接觸的時候,譬如說中部的就叫中部的廠商過去,不用北部的(廠商)過去,不會說讓北部的廠商跑到(南部)高雄去談一件生意,這樣太累了,也不符合成本。』

近年來,全球知識經濟發展的潮流,加上台灣產業結構的改變,讓中小企業面對的競爭是更為劇烈。因此,台灣經濟部透過「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」輔導,幫助一些懷有理想,願意運用創意和巧思,卻沒有充足資源的中小企業,透過資訊科技力量強化競爭力,重新開創事業第二春。這些受輔導的中小企業,不但開始瞭解電子商務對創造企業新商機的幫助,並讓原本面臨經營瓶頸的困頓,轉變成創新產業的信心,甚至成功的與其他企業進行不同產業的商業連結,發揮群聚行銷的力量,共創商機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neH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